
一直很想幫女兒買學習馬桶,但是因為市面上有百百款,導致沒能下手。
而且,年紀這麼小,我也不希望她討厭上廁所這件事情。
因為曾經聽過有位媽媽從小幫孩子噓尿,然後,叫孩子一定要坐著等到便便上出來,才可以離開廁所。
結果,孩子只要聽到去廁所就會嚇得不敢去,而且便祕,怎麼樣都不肯上廁所。
關於上廁所這件事,我覺得跟其他訓練都是一樣的。( ̄▽ ̄)~*
我是屬於自然派的,等孩子能表達了,了解上廁所是什麼感覺再來吧!
循序漸進,先讓孩子喜歡這個小馬桶,再告訴她:看爸爸媽媽都是這樣去廁所。
說是這麼說,計劃是這樣沒錯啦XDDD
於是,今年夏天女兒即將滿兩歲了,我開始找馬桶。
(絕對不是今年夏天絕對一定要戒尿布喔,明年夏天也是可以的!)
之前曾經幫女兒買嬰兒浴盆,就是選擇黃色小鴨的產品。
至今,我家有許多黃色小鴨的系列產品。 品質跟材質我都很喜歡。
這次,買這款馬桶的原因很簡單,只是希望女兒認識馬桶這個產品。
以及,重點目標:當我去上廁所的時候,她也可以坐在我的大馬桶旁邊,嗯,就是觀摩XD。
因此,我選擇了一個顏色活潑可愛,且外型跟大人馬桶很像的黃色小鴨。
價格也很平價又實惠,四百多元。
一開箱,就看到黃色小鴨的標記了!
這個小鴨真是陪伴不少人的成長啊!
拿掉塑膠袋。
說明書就是印在外盒上。
有三種使用方式。
甚至於可以應用上大人馬桶上。
接下來,我來拆開給大家看看裡面是什麼樣子的構造。
直接打開背蓋掀起來。
這樣就直立起來囉。
側拍照。
把上方馬桶蓋掀開。
中間的尿便小盆可以直接拿起來倒掉沖洗。
我喜歡這個設計。
然後呢,我拿去我家的廁所那邊來試看看。
馬桶蓋的背面有這兩個,用來固定在大人的馬桶座上。
直接放上去就行了! 可能不一定跟家中馬桶能相容,不過使用時大人一定要在旁邊看著喔!
蓋起來看看如何?
真是可愛到不行! (・∀・)
前置作頁完成,接著請我家小小姐上場為大家試坐!
哇~媽咪!!!~~~~~!!!
(脫褲子中........) 我我我沒要妳脫褲子好嗎?( ̄o ̄)
怎麼坐下是這種奇怪的坐姿啊?
哇~(這女兒怎麼一直發出哇的聲音XD)
媽咪,尿尿耶
坐起來舒服嗎?
嗯! 給個讚啦!!!
這是我的喔!!!
我女兒只要坐下或是回房間就一定要脫鞋,一堆自己的規定= =。
我跟她說,不用脫鞋,我們在爸比的店裡坐著玩而已。 她就給我擺臉色了!
先把小馬桶搬回房間,給她玩。。。沒想到下一位受害者已經報到了.....................
到底鄧米果會不會用這個馬桶呢?她又會不會真的坐在馬桶上廁所呢?
讓我們期待下去吧!
番外:
阿嬤~~阿公~~~!! (女兒正在獻寶,叫阿公阿嬤來看她的新馬桶XDDDDDD)
就研究報告顯示,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在四歲以前,完全的脫離尿布。
所以,在訓練戒尿布的同時,如同作息,吃飯等,都應該慢慢以引導方式進行。
如果途中一發現孩子不樂意,請馬上停止。 過一陣子再讓孩子嚐試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3關鍵,如廁訓練評估
從控制大小便意,再到養成坐馬桶的習慣,想訓練寶寶像大人般自主如廁,的確需要經過一段訓練過程。
擁有超過10年托嬰經驗的台北市保母協會資深保母吳金枝表示,
教育寶寶學習上廁所,期間歷經的陣痛期在所難免,但若事前錯估孩子的能力發展而急就章,苦的可是親子雙方喔!
條件具備,訓練才生效
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針對2,000名幼童進行調查研究,結果發現,倘若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肯發揮耐心,
等待寶寶生心理具備足夠條件後,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,則寶寶抗拒、失敗學習的機率會大幅降低。
關鍵1:年紀
到底多大的孩子可以開始脫離尿布,進行如廁訓練呢?吳金枝保母解釋,
每個孩子的身心成長、發育快慢速度各不相同,嚴格來說,訓練寶寶上廁所並沒有一定的時間表;
但就長期的托育經驗值評估,訓練寶寶上廁所最適宜的年齡,約落在1歲半至2歲半或3歲之間。
肛門期,訓練好時機
根據著名的兒童心理教育學家佛洛依德的說法,1歲半至3歲的幼童,正處於「肛門期」,
這個年紀正是寶寶肛門括約肌的神經發展時期。而吳金枝保母也提到,大部分年紀在1.5~3歲間的baby們,
由於肛門的括約肌發展轉趨成熟,已經有能力「憋住」,不讓排泄物隨意流瀉;
加上認知、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完整,可以明確地透過語言傳播來表示自己的需求與想法。
「從容」教,訓練易成功
吳金枝保母指出,「心急」是訓練過程的最大禁忌!她提到,其實只要在3歲以前教育寶貝完成如廁訓練,都不算太晚。
父母若不顧孩子的學習意願與身心成熟度,還不到1歲半就早早訓練孩子上手,「整體訓練時間,可能反倒拉更長,事倍功半」。
而教育身處於「肛門期」的孩子學習自己上廁所,吳金枝保母提醒,
爸比媽咪們千萬要記得以愛與耐心,包容孩子在訓練過程中的失誤。
若過度責罵、嘲弄,使孩子在訓練過程中受挫,不但會讓孩子因此害怕坐上馬桶,恐懼上廁所;
長大後可能還會有頑固、害羞、攻擊性人格等負面後遺症出現。
關鍵2:行為
「只要家長夠仔細觀察寶寶的反應與舉動,其實透過許多小地方,就能評估訓練時機!」
吳金枝保母表示,多數1.5~2歲左右的孩子,已經到了從「寶寶」成長為「幼兒」的階段了。
會活潑地來回跑跳,上下樓梯不再讓爸比媽咪擔心害怕,四肢協調度越來越好,象徵著孩子的肌肉發展也到了一定程度。
會理解,能接受命令
看著寶寶會一個人自在地行走,看起來應該是要可以很自由的自己上廁所才是。
吳金枝保母指出,懂得理解,只是開啟如廁的學習開端;2歲左右的孩子,多半學習、模仿能力正強,
也能認知「大便」與「尿尿」的差別意義;只要給予清楚的指令,訓練寶寶如廁也能不費力喔!
必知!觀察指標
〈1〉 喜歡跟著或企圖模仿大人的動作。
〈2〉 對於大人上廁所感到好奇,會想跟著去。
〈3〉 能聽懂、理解日常生活中父母所給予的指令。
〈4〉 懂得簡單傳達需求(如:媽媽,我想尿尿)。
〈5〉 在玩的時候,會突然停止、蹲下來做出大小便的動作,這就表示寶寶已經有能力察覺自己身體正要大小便了。
〈6〉 孩子的尿布能夠間隔2~3小時還不濕。
關鍵3:語言
一般來說,18個月大以上的寶寶,基本上已經進入「語言期」學習階段。
18~24個月大的孩子,生活中已經會以「語言」作為主要溝通工具;可以大致理解簡單句、常用的複雜句,也能夠組合簡單的片語或短語。
而2~3歲間的孩子,已經能組織主詞、動詞、受詞,進而說出一完整句子;聽得懂簡單指令,也可以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。
語言啟蒙,男比女慢
吳金枝保母指出,要評估孩子能否進行如廁訓練,「語言」能力也是一項判斷標準。
她從過往經驗觀察提到,語言啟蒙,男比女慢;假使家長預估的時間不對,太早執行訓練計畫,
語言發展較好的孩子會直接說「不要!」,但對不善表達的孩子來說,如此逼迫式訓練,反而是種折磨。
求好心切,偃苗助長
面對還未到訓練年齡的孩子,吳金枝保母表示,如一味強求,孩子可能會出現大哭、不肯上馬桶,
或坐了老半天還尿不出來等情形;這時請爸比媽咪別再勉強下去,否則這就不是訓練,而是壓力了。
逼迫還沒有學習意願的孩子乖乖自主如廁,一段時間下來
,寶寶有可能還會出現愛哭、咬指甲、猛吸手指、脾氣暴躁或說話口吃等情形,使用不正確手段以求速成,結果不但無益,反而有害。
~更多更快速訓練寶寶如廁資訊請見234期育兒生活雜誌~
如果您喜歡米果媽的文章,請記得在文章下方的FB圖示為米果媽 按讚唷! 感謝您的來訪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